6月16日下午,学院百年校庆系列活动-教学研讨报告会第二场在综合科研楼302举办。
北京大学刘玉鑫教授做了题为“关于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及教研相长的思考与实践”的报告。他首先从当前本科教育的国际形势出发,指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袭来让跨学科的学习成为新的趋势,并让当前的高等教育面临重大挑战,提出本科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不应仅仅指向大学应该教什么,也要关注大学应该怎么教,学生应该怎么学,学的怎么样。然后他对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,传统观点认为科研重在探索知识、创造知识,而教学的核心是传授已知知识,因此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方案普遍为“重科研,轻教学”,这样的现状与新时代国际国内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形成了矛盾。对于这一矛盾,刘钰鑫教授提出不能把学生当作是知识储藏器,而应该是一个资历尚浅的研究者,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而更重要的是使“受教育者”学会如何学习,学习应在知识、能力、素质各方面协调发展。对于教学工作,刘钰鑫教授总结到:卓越的教师不仅仅是将知识传递、解释和展示给学生,更是要去激励学生。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,授之以渔,不如授之以欲。刘玉鑫教授展示了北京大学物理学科的调整方案——以模块化课程为依托,以科研训练与实践为引导的多措施并举,为同学提供多个发展方向,培养多模式优秀人才。追踪毕业生的工作情况,发现这样的举措效果斐然。
最后刘玉鑫教授根据自己的实践,指出教学与科研可以相辅相成,互相促进,教师为解决教材和教学中难以直观展示的问题,也能诱发出重要成果。